我国抽水蓄能电站首次实现“投产即入市”
近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里程碑式突破——首座实现“投产即入市”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运。这一创新模式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消纳和电力市场化改革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以下为近10天全网热点话题的梳理及事件详细分析。
一、热点背景与事件概述
8月15日,国家电网宣布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并同步进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成为全国首个“投产即入市”的抽水蓄能项目。该模式通过提前对接市场机制,缩短了传统电站从投产到盈利的周期,为新能源配套储能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场化路径。
二、核心数据与行业影响
指标 | 数据 | 意义 |
---|---|---|
丰宁电站总装机容量 | 360万千瓦 | 全球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 |
二期工程装机规模 | 150万千瓦 | 年发电量可达23.8亿千瓦时 |
入市首日交易电量 | 12.6万千瓦时 | 均价0.78元/千瓦时 |
全国抽水蓄能在建规模 | 超1.2亿千瓦 | 占全球总规模的40%以上 |
三、全网热议焦点
1. 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投产总规模达6200万千瓦,此次丰宁电站的实践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样板。
2. 技术突破:电站采用国产化机组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至82.5%,较进口设备成本降低30%。
3. 经济效应:据测算,该模式可使电站投资回收期从15年缩短至10年以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四、行业专家观点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指出:“‘投产即入市’模式解决了抽水蓄能项目‘建而不用’的痛点,未来需进一步扩大现货市场试点范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则建议,应配套完善峰谷电价机制,确保储能项目合理收益。
五、未来展望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抽水蓄能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预计到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突破1.8亿千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亿吨。此次丰宁电站的探索,为全球大规模储能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文完)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